(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為加強轄區農友對番茄合理化施肥之了解及重視,昨在雲林縣北港鎮,舉辦「番茄合理化施肥田間成果觀摩會」,歡迎有興趣之農友踴躍參加。
番茄原產於南美祕魯安第斯山山區,經過歐美國家長期引種與品種改良,使它成為一個遍佈世界的重要茄果類蔬菜。台灣番茄栽培受到溫度、季節及地理環境之限制,栽培季節多集中於乾燥冷涼的秋冬季。2009年全年栽培面積接近39,510公頃,多集中在中南部,特別是雲嘉南地區占總栽培面積之1/3強。番茄營養價值高、風味良好,是國內重要果菜之一,但是國內農友為提昇番茄產量,生育期間肥培管理常有化學肥料施用過量之情形,而造成土壤酸化及環境的污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有鑑於此,配合政府政策推行番合理化施肥,減少化學肥料施用,並推廣使用有機肥,達到提高施肥效率、維護農田地力,並提升番茄品質之目的。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番茄合理化施肥首要應依照田區土壤條件、植株生育時期及肥料特性來施用,可有效節省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避免過量施肥所造成土壤酸化、鹽化及水源環境污染等問題。在番茄生產季節藉由召開合理化施肥田間觀摩會,讓農民由現場觀摩,認識合理化施肥具體成果。示範田區是依照改良場合理化施肥推薦,可減少13%的化學肥料施用量,植株生育情形良好。估計每公頃至少節省肥料成本2,480元,同時也可提昇果實品質。現場並藉由農友的現身說法,及該場指導人員的解說,將可讓農友們更加容易了解合理化施肥管理的重要性。
此外,觀摩會將讓農友充分了解如何利用農改場免費土壤肥分的檢測分析服務,確實掌握田區土壤的健康狀況,以防止過度施肥或養分缺乏之發生,並配合田間管理作業等整合性的田間管理技術,確保果實品質及產量,提高番茄產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