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河忠/台南報導)新春之後各地神廟或因廟會需要,經常有廟前「酬神戲」的演出。過去廟口演戲時,許多民眾會趕場到廟前「看戲」,但是幾十年來因為娛樂事業發達,電視普及化,廟口的酬神戲觀眾已經寥寥無幾,甚至於杳無一人,使得酬神戲變成道道地地只有「神明」觀看的「酬神戲」了。
在廟口演出的「酬神戲」因屬臨時搭棚演出的戲劇,所以民眾習慣上以「棚腳戲」稱之。台灣的「棚腳戲」以歌仔戲為主體,後來有布袋戲也加入「棚腳戲」的行列,後來時代越是進步,晚間演出的酬神戲又有廟口電影與康樂團的歌唱、舞蹈演出,大約十幾年前,廟口戲又增多了「鋼管秀」與「脫衣舞秀」的近身現場表演,曾經有一段時間,「歌星秀」也在「棚腳戲」中出現,也使得歌仔戲與布袋戲的廟口戲的經營,越來越困難了。
布袋戲與歌仔戲在廟口戲的演出,客源可謂越來越少。通常是台上正演出「千軍萬馬兩三人」時,棚腳卻是「台下觀眾僅一人」或甚至於「觀眾無半人」。詢之廟方為何無人看戲卻仍花大錢聘戲團表演?廟方表示神明生演出酬神戲是傳統慣例,既是酬神戲,看戲的主要對象是神明,台前沒有其他觀眾又何妨!
由於以歌仔戲與布袋戲為主的酬神戲觀眾寥若晨星,所以價錢也都在雙方商議可以接受範圍,只要彼此方便都能夠商量。
但相較於歌唱鋼管秀與脫衣秀的演出,價格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通常正神大廟是不允許脫衣舞演出的,所以類似有傷「風化」的演出,都是在「小廟」居多。部份較具規模的大廟,有時會聘請知名歌星登台之「歌星秀」,但價碼都很高,相對的也吸引眾多的觀眾擠著欣賞歌星之演出,類似的「歌星秀」表演,越是大牌的歌星,價碼也越高,沒有大廟的財大氣粗,是沒有能力聘雇演出的,目前只有這類的「棚腳戲」,才能吸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