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永康市位於大台南市的中心點,交通幅輳工商發達,居天時與地利之便,近悅遠來,為討生活、投資事業,人口愈見增多,著眼未來,增加硬體設施遠、中、近程建設,及社會福利、藝文活動等人性的光明與水準提升,永康區將在市長賴清德理想規劃,區長王峻明配合踏實執行,逐步邁向更宜居宜家的永續生命共同體。
永康區在高速公路與鐵路互相交叉隔離下,硬被分成四大區塊,可謂四分五裂,彼此之間僅靠高架陸橋與地下涵洞出入,居民往來交通必需繞道,生活感到非常不便,為彌補這種無法變更的事實,市政府面臨未徵收開闢六十座都市計畫公園,經費高達七十七億元;另外,十公尺寬以上的計畫道路,亦將高達四十條;及貫穿至各水體系的排水、雨水下水道(刻正重新檢討中)的闢建,將依實需性及迫切性列分近、中、長計畫推動。
賴清德非常重視土地利用的活化,永康區人口稠密,土地取得相當不易,墓地再生與綠化,已屬當務之急,目前第二至第六公墓已全部遷葬完畢,其中位於烏竹里與埔園里交界處,面積一點五公頃的第二公墓,已成為一處良好休憩的公園;第四公墓在蔦松與三民里之間,也將開闢為運動休閒公園;至於在市心忠孝路側的第一公墓,面積廣達二十一公頃有餘,其中的十一公頃已完成遷葬事宜,將預定做為國民運動中心和忠孝運動公園;其餘由於牽涉到私有墓園,已擬定期程,依優先順序分成五階段完成,所需費用包括土地徵收、地上物補償和遷葬工程,約需十億元。
對於影響極大的環境衛生污水下水道工程與水資源回收中心,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行政院已核定此一計畫,且用地徵收完成,將分年分期施做,以維護水體乾淨與區民身體健康。
由於大灣、崑山、龍潭、三民、蔦松、烏竹、鹽行、鹽洲一帶,三百年前還淹沒在鯽魚潭底,地勢非常低窪,亟易淹水。政府進行永康大排、大灣中排與柴頭港溪逐年整治,增建下水道,希望颱風豪雨所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
繁華富裕的背後,必定隱藏著弱勢族群,永康區亦不例外,中低收入與獨居、殘障者,永康有六千一百餘戶,人數近萬人,這些鄉親亟需社會福利的照顧,區公所社會課午休時間不打烊,承辦人員輪值服務爭取時效,全力協助申辦各種減免與補助的手續。
在藝術文化方面,人文課所屬的社教中心,是前台南縣利用率最高的,比縣立文化中心的內容與人潮還多,目前從春節到暑假的各項展覽和活動業已滿檔,區公所規劃未來朝向國家級精緻化的內容,給區民更多更美好的精神食糧,讓文化饗宴與硬體建設並駕齊驅。
市政府打造永康未來的框架,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口上,區公所則配合里鄰長的需要,區長室由二樓搬至一樓,與鄉親面對面溝通,在網路上亦由區長親自交辦與處理,希望永康區儘早由一個縣轄市升格到直轄市的位階與水準;同時,更希望鄉親進修與提升自己,發揮熱心公德心,配合政府施政,一切以公眾利益為主導,為身處的環境共同打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