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光宏/台南報導】臺南市環保公害陳情案件以異味污染佔多數,臺南市政府環保局除了稽查告發,同時透過派員駐點、安排專家學者輔導的方式,協助業者從源頭及製程改善異味,均已收到成效。陳情件數從上半年的每月 22 件降為每月 9 件,全年度屢遭陳情業者的檢舉案件已減少 110 件。
環保局長張皇珍表示,找出製程產生異味的來源,加強空污防制措施,才是解決異味污染的關鍵。 環保局除依實際需要安排專家輔導屢遭陳情業者改善異味污染,並不定期辦理污染防制宣導及法規說明會,加強業者維護防制設備觀念,有效改善異味污染。
環保局說,今年針對 5 家屢遭檢舉的業者包括電線電纜、皮革、飼料、不織布等工廠,委請專家學者輔導業者 加強源頭及製程改善,包括飼料廠的堆置區做好圍封,不織布加工廠加強製程集氣等措施,有效減少異味逸散,遭檢舉的次數明顯降低。
環保局統計, 環保報案中心公害陳情第三季案件 3,978 件,其中異味污染 1,609 件,佔總陳情案件 40% ,高居陳情案件榜首。其中製程異味 505 件 ( 佔 31.4%) 最多,餐飲油煙 311 件 ( 佔 19.3%) 居次,燃燒行為 308 件 ( 佔 19.1%) 、其他異味為 176 件,多數異味污染均為工廠生產製程中產生。環保局 今年稽查屢遭陳情的工廠達 547 次,抽測異味排放源結果有 8 家工廠超過標準,均依法開單告發,罰款總額 14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