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淨化空氣,開闢 190 處空氣品質淨化區,種植一百餘種花木。臺南市政府環保局為了讓市民休憩時也能認識身邊花木的名稱及特性,設置樹木導覽解說牌,讓市民透過解說,認識週遭的花木,加深維護自然環境的觀念。
環保局說,臺南市自 85 年起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迄今開闢 190 處,綠化總面積達 84.2 公頃,長度達 81.41 公里,類型包括環保公園、環保林園大道、學區種樹及社區綠帶,所種植的花木多達一百餘種,依據環保署公告係數計算,每年可淨化空氣污染物量為粒狀污染物 0.619 噸、硫氧化物 9.022 噸、氮氧化物 2.056 噸、一氧化碳 2.653 噸、二氧化碳 27.74 噸、臭氧 11.82 噸及過氧硝酸乙醯酯 0.205 噸。
環保局長張皇珍表示,空氣品質淨化區的花木雖然很常見,但許多民眾不知名稱與特性。為善用這項綠色資源,已挑選基地內的喬木優先設置樹木導覽解說牌,讓民眾了解這些花木,引發觀察自然環境的興趣,體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綠化休憩之餘多了環境教育的意義。
環保局指出,空品淨化區除了淨化空氣功能,還將髒亂裸露的空地整頓為綠意環繞的休閒空間,減少裸露地揚塵逸散污染空氣,相關資訊請上臺南市空品淨化區網站 http://epb3.tainan.gov.tw/air/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