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河忠/官田報導)官田鄉大崎村羅姓果農,在山坡下栽種一大片波羅蜜,由於果實奇大,而引起路過產業道路人車之注目。據羅某表示,果園裡的波羅蜜已有十多年果齡,主要用途是用來觀賞碩大無朋的果粒,冷藏後食用,其風味還真叫人贊不絕口。
羅姓果農指出,波羅蜜顆粒奇大,且有多種吃法,它具有經濟價值,而且容易栽種,適合台灣平地與山坡地栽種,近年來丘陵地帶栽種面積已有增多之趨勢。波羅蜜有長橢圓形與圓形等不同果粒,採到的波羅蜜常因顆粒太大,要釵h人分工享受才能吃完,目前已採取冰存或製成果凍、波羅蜜冰品等慢慢享受美味。
台灣俗稱的波羅蜜有多種名稱,又稱為曩伽結、木波羅、波那娑、阿薩嚲等,是屬於桑科的常綠喬木。波羅蜜樹高達二、三丈高,葉片為長橢圓形的互生葉,葉片長約十至十五公分之間,寬約為七至八公分左右。
羅某說,波羅蜜在春夏之間開花,花朵細小,密密麻麻成簇聚生。小花下面的花莖,成長後就是波羅蜜核果,橢圓形的果實形如冬瓜一般大,形狀很像冬瓜;圓形波羅蜜果很像表面粗糙的籃球,果皮上佈滿疣狀的突起物,較小的果實約有十多台斤,最大的達三十台斤左右。波羅蜜多數生長在樹幹或分枝上,才能承受果粒的重量。
成熟的波羅蜜味道濃烈,鮮美可口,一般用來生吃,也可釀成「水果酒」來喝。享受波羅蜜果必先剝開粗硬外皮,然後挖出荔枝般大小的果肉,味道有點像鳳梨,稍有酒味感覺,冰後食用,風味更佳。波羅蜜的樹形與果實均有觀賞價值,果實纍纍之際非常壯觀,果實不易掉落,可引進校園種植。
圖 圓形的波羅蜜,果粒很像一粒表面粗糙的籃球,果皮上佈滿疣狀突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