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這一代的孩子都是在數位資訊中長大,由圖像所浸染的思維邏輯,呈現了迥異於上一代的風貌!
現今親子如何透過與文字間的對話來引發學習上的好奇與興味,引導閱讀的深層意涵?在此我們以文本進入文學的方式,擴展學習的空間,激發新的方法看事物、新角度書寫的創意,與新世代的學習情境相互結合,讓閱讀進入知識領域與生命視野中的桃花源。
閱讀是以文字為主要對象,然影像、圖片、繪畫創作者同樣透過各種媒材與表現方式描繪事件、傳達理念,而與大家息息相關之文化內涵與城市風情更值得深入閱讀探索,「越界悅讀」正期望藉著影像與文字間或正向對應、或異質交鋒,讓閱讀範疇更寬廣深厚,同時也讓閱讀本身有更多元的視野與可能。
林孝信教授,在物質匱乏的40年前以「捨我其誰」的決心共同創辦《科學月刊》,推廣科普40年,為臺灣創造了可貴的無形財富,而後不僅影響臺灣科學的發展與生根,也造就了臺灣的科學基礎。40 年來為《科學月刊》貢獻的每位人士,在40年後的今天,仍然屹立於各領域的不同崗位,為臺灣人民的福祉努力。
今年2010年是科普的開跑年,同時也是《科學月刊》40 周年的系列活動,「科普」的推展對社會往前走有很大的幫助,科普閱讀能生根走入年輕朋友與社會,近年來國內年輕學子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競賽,在數學、物理、生物等各項競賽中的優異表現,除了老師辛苦教導之外,科普閱讀深植於全民的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林孝信以「科學報國」、「讓科學在故鄉生根」為訴求,召集一群台灣留學生合辦《科學月刊》,創刊的宗旨是「普及科學、介紹新知、啟發民智、培養科學態度」。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台大科學教育中心12月04日(星期六)下午2:00在佳里鎮蕭壟兒童圖書館合辦,邀請林孝信教授蒞臨主講「閱讀-讓我們越界移動」,台灣社會重視包裝、過分商品化,普遍存在自我標榜,閱讀講座啟發民智,培養科學態度,為健全的理想社會奠定基礎,12/04歡迎大家踴躍參加本場閱讀分享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