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銀髮族面對癌症的治療,大部份採取否認疾病,不接受化學治療。因為曾聽到或看過許多別人痛苦經驗,讓他們害怕去面對未來的自己,也怕自己無法承受化療所引發類似的痛苦,在此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支持及關懷,配合全人醫療對長輩們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介紹治療實例:個案(一)李女士,78 歲,肺癌末期合併骨頭轉移,接受標靶治療藥物艾瑞莎®一個月後症狀改善,七個月後肺部腫瘤縮小,同時病人感覺呼吸改善,體力增加舒適,生活品質進而提升。個案(二)柯劉女士,71 歲,乳癌末期合併肝轉移,接受標靶治療藥物賀癌平® 8 個月病情穩定無惡化,同時加強轉移部位治療,安排肝腫瘤射頻燒灼術,肝腫瘤消失不見,治療期間,病人感覺平順,且跟生病前的正常生活無太大差別。
化學治療藥物有針劑及口服藥兩種,口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較針劑少很多。標靶治療只針對癌細胞特有標的物治療,所以對正常細胞傷害較小,副作用少,自然生活品質就好。新一代化療藥物副作用比傳統化療藥物較少,因為新一代化療藥物的研發包括其治療效果、副作用、生活品質及醫學倫理。近日醫學進步,有很多方法可預防及治療化療副作用,而且效果很好。10 年前化療的痛苦,今天已經不再發生。
(一)肺癌標靶治療有口服藥艾瑞莎®(Iressa)及得舒緩®(Tarceva),此機轉為抑制癌細胞表面過度表現的「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酪胺酸酶。因為酪胺酸酶的過度表現致使癌細胞不斷生長,因此阻斷酪胺酸酶,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基因變異也會導致「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上的酪胺酸酶活性增強。所以肺癌患者需做切片病理組織檢查及特殊 DNA 基因變異分析,來看是否有基因變異的現象,尤其肺腺癌患者有較高機會出現「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基因變異。
使用艾瑞莎®之肺癌末期患者,若同時符合以下四項(東方人、女性、非小細胞肺腺癌、不抽煙),則有 70% 機率改善症狀。台灣多家醫學中心的臨床研究也顯示: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基因變異「陽性」之肺癌末期病人服用艾瑞莎®治療,其效果及生活品質皆優於傳統化療。基因變異「陰性」病人服用艾瑞莎®效果不如「陽性」病人。
(二)乳癌標靶治療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其機轉為抑制癌細胞過度表現的「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乳癌切片檢查包括免疫化學染色法及 DNA 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由於免疫化學染色法(3+)才能確定「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為陽性,所以此檢查出現(1+)或(2+)時,需進一步做 DNA 螢光原位雜交法來確認是否陽性。DNA 螢光原位雜交法是一種量化的檢驗方式,較無偽陽性及偽陰性的問題;缺點是價格較高、檢驗時間長、且並非所有醫院都有此儀器。乳癌患者,有 30% 是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他們的癌細胞不僅繁殖能力強,對傳統化療藥物也容易有抗藥性,有較高的機率復發及轉移,最好是傳統化療合併使用賀癌平®控制效果更佳。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研究結果也證實如此。
除了上述肺癌及乳癌,其他部位癌症的標靶治療藥物有爾必得舒®、莫須瘤®、萬科®、基利克®、紓癌特®、蕾莎瓦®、賽得膠囊®、癌思停®。
假如長輩身體功能還不錯,希望家屬能多予支持及關懷,讓腫瘤科醫師與患者及家屬討論,共同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做最適當的處理。銀髮族該有的權利,不可以放棄。
圖說:郭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何民康主任指出,化療與標靶藥物的進步,副作用已減少很多,如果長輩身體還不錯,應進行治療,絕不可輕言放棄。(記者杜龍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