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重視新移民女性健康
【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奇美醫院透過社區醫療服務、醫療諮詢、院內外衛教活動,長期提供外籍新娘服務及關懷。院內醫療亦透過招募外語志工與製作外語衛教單張,進一步協助外籍新娘就醫,期待在「外籍配偶健康」議題中盡一份心力。
奇美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李璧伊表示,台灣目前每8位新生兒便有1位是外籍配偶所生,即所謂的新台灣之子。以民國96年結婚登記之外籍配偶共有24,700對,占台灣全年總結婚對數之18.29 %。內政部統計處2007年底止,累計外籍配偶人數約39.9萬人。外籍配偶的身心健康與否,對台灣社會已構成重大影響,也是社會各階層及醫療機構必須重視和亟需探討的議題。
李璧伊表示,台灣在1987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法令,解除戒嚴及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展開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之後,民間往來互動頻繁,加上婚姻媒合公司介入,進入台灣之大陸、港澳人數急遽增加。
李璧伊說,接著在1994年政府推動「南下政策」,鼓勵國內中小企業投資東南亞國加以分散風險,仲介外籍配偶之婚姻媒和業進入高峰期,每年入境之東南亞籍配偶成長速度驚人。
李璧伊說,內政部統計處2007年底止,累計外籍配偶人數約39.9萬人,大陸與港澳地區有26.2萬人,其他地區有13.7萬人;非中國籍之外籍配偶中,以東南亞國家占大多數,越南籍高居首位(58%) ,有7%來自其他地區,如來自日本、中南美洲、歐洲、美加等地區。
李璧伊說,以民國96年結婚登記之外籍配偶共有24,700對,占全年總結婚對數之18.29 %,如按性別分,以新娘21,559人居多(87.28%),新郎3,141人(12.72%);其中新娘人數以大陸、港澳地區14,595人最多,越南4,770人次之;新郎則以日本814人最多,大陸、港澳地區551人次之。
李璧伊說,目前每8位新生兒便有1位是外籍配偶所生,即所謂的新台灣之子。此種跨國家且跨文化的婚姻浪潮,不但衝擊台灣社會家庭人口結構,也引發經濟、文化、社會及教育問題,其原因不外乎是語言隔閡、文化差異、生活不適應與婆媳相處問題等。其中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騙婚或假結婚,被人蛇集團誘騙或自願來台從事特種行業,對社會治安及衛生防疫帶來不少衝擊。
李璧伊指出,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基於整體防疫及傳染病防治,針對入國之外籍配偶,不論來自香港、澳門、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地區,訂定相關法令來篩檢、監督及管理可能引進之傳染病(如肺結核、阿米巴痢疾、腸道寄生蟲感染、漢生病、愛滋病、德國麻疹及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等),以保障國人的健康。
李璧伊說,台灣有偶避孕率高達80%,但外籍配偶只有29.8%,肇因於多數外籍配偶家庭常存有傳宗接代的觀念,另外語言隔閡與文化上差異,溝通不易常導致衛教成效不佳,且可獲得之資訊亦不足。
李璧伊說,台灣目前對於外籍新婚的家庭管理,是由公衛護士以家庭計畫管理卡,管理所分配地段內所有外籍新婚家庭,內容包括家庭計畫、優生保健、申請居留、全民健保、相關社會福利介紹與轉介等。
她表示,此外,製作印有外語(如越南、泰國、印尼、英文等)之衛教單張與相關圖片、外籍配偶之「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及外籍配偶志工之培訓充當翻譯,以利於家庭計畫之推行,進而提升我國未來人口之品質。
她表示,新移民女性由於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上的不同,他們定居後所衍生的不僅只是婚姻生活適應、婚後生育及母職角色的適應、文化認同等問題,同時還必須面對種族歧視、階級剝奪、性別壓迫、刻板印象等不利現實環境,使得她們及其所生子女在台灣社會的地位往往被邊緣化。
她表示,因此作為一位新移民女性,面對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及無形壓力,個人必須加倍努力及不斷忍受身心的煎熬,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與資格,以獲得一個公平的對待。政府及人民應朝向如何增進整體社會對跨國及兩岸婚姻的正確認識,強化本國籍配偶之社會責任,為新住民共同建構一個為社會所包容的溫馨可愛家庭。
奇美醫院重視新移民女性健康,提供外籍新娘服務及關懷。【記者黃緒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