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河忠/專題報導)到上海,好友愛慈推薦常熟市一家台灣人開設的高格調小店「品味軒」,我們專程前往瞧個究竟。從上海到常熟搭乘高速公路大巴需要約兩小時多,抵達後僱了一部「打滴」找了好半天,終於在比較偏僻的華山路找到一塊並不醒目的招牌,這時已是黃昏時分,台灣籍的老闆張啟章正忙著服務滿座的客人。
如果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那麼張啟章斗室大小的品味軒,應說是「店不在大,有品則鳴」(引人共鳴)了。小店只有四、五坪大小,廚房是完全無煙的電磁爐,裡面糧]了三張桌子和十幾張椅子,能夠容納的客人相當有限;我們進去時,張老闆認出是台灣鄉親,他指著旁邊的兩張靠背椅子,示意「隨便坐坐」。
和光顧的客人開講,十幾位客人當中最遠的是來自黑龍江省,最近的是上海市,還有來自廣西、安徽的外省顧客。他們都說是在網路上看到這間「個性店」,慕名前來。其中有幾位客人說,他們已經在外面樹底下等候兩個多小時,先到的客人走了,他們才能進來「休閒」。
有一位母親騎機車載著小兒子,點名要吃牛肉麵,張老闆說要吃牛肉麵,請到對面的飯館,此店不賣麵,只賣休閒和品味。再仔細觀察店裡的十多位客人,他們都是大學以上及研究所畢業的高學歷白領階級,顧客們在店裡都是輕聲細語,絕不擾及隔鄰客人。張老闆說,曾經有客人在座上高談闊論,他不客氣的立即請這些「不受歡迎」的顧客走人。
一般飲食業者都希望進店的客人早些吃完早些走路,但「品味軒」卻反其道而行,不論消費多少,一坐兩小時、消費額僅十塊錢,張老闆自始至終都是笑顏以對。
小店的佈置非常雅緻,右邊牆壁懸掛著五、六幅精緻的現代雕畫,左邊是一面落地大鏡子,巧妙的襯托出店面並不小。無論炎暑或嚴寒的天氣,店裡的空調總是全天候開著,電視和音響視客人的愛好自行播放,櫥櫃裡放滿了各種健康的書刊雜誌以及當天的各種報紙,讓顧客能夠「既來之則安之」的享受悠閒的休閒生活。
「品味軒」出售的東西都是台灣風味的小吃,包括牛肉麵、貢丸、虱目魚湯、香腸、紅燒豬手(腳)等,為了迎合顧客的需求,還特地從台灣空運刨冰機,出售台灣風味的蜜餞加新鮮水果的美味刨冰,深受消費者喜愛,台灣甜點和台灣高山茶、烏龍茶,是現場泡茶供客人品茗時享受的小甜食。
張老闆說,他以自己的理念經營自己的小店,顧客當然有挑選店家的權利,同樣的店家也在挑自己喜愛的顧客,認同張老闆的理念的年輕一族,就經常呼朋引友前來常熟市只此一家的小店,享受悠然的休閒生活。另外,「品味軒」消費還有一個重要的規矩,埋單時必須親自到櫃台結帳,顧客們都親自雙手捧錢交給老闆結帳,張老闆也客氣的將找零雙手交給顧客,以鞠躬禮向客人道謝。有人說,張老闆的品味店同時教會了顧客基本應對禮儀,這才是他最成奶妊B。
張啟章,現年五十歲,大學畢業退役後一度在外商貿易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卻突然辭職到深圳、上海投資經營,最後在常熟市安頓下來,附近的商家說,自從張先生的「品味軒」開設之後,華山路才開始出現各類車輛,附近也漸漸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