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2009台灣國際拼布展25日至4月8日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二、三展室展出,開幕茶會:98年3月28日(六)上午10點。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與社團法人臺灣螞蟻拼布研究會合辦之「台灣拼布節-2009臺灣國際拼布大展」,是臺灣拼布藝術家與國際拼布界首度的交流。
本次大展獲得國際拼布藝術家的熱烈回應,願意出借風格獨特、技法新穎、關注社會議題的精緻美學創作來台,加上臺灣徵件選出的優秀拼布藝術創作者,共同呈現出當代藝術拼布兼容「傳統文化內涵」與「前衛新銳能量」的繁花盛綻景象!共計9個國家(美國、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義大利、澳洲、日本、以色列、台灣)、37位國外藝術家(88幅)、27位臺灣藝術家(59幅),共147幅作品參與展出。
展覽作品以「多媒材」、「新技術」、「議題關懷」為交流的主軸,創作主題包含:抽象藝術、自然/環境/地景、戰爭反思、女性、建築、民族傳統、神話故事、人類與器械文明、弱勢族群、常民生活等,為現今全球拼布藝術多元創作光譜之呈現。
而為了能讓更多人親自體驗拼布藝術美學,特地規劃了豐富的課程與體驗活動,包括展場的專業導覽服務、深度座談會、免費拼布體驗營,以及進階拼布工作坊等,期望透過多元化活動的辦理,創造出更多公民與生活美學接觸的空間,以及屬於自己也同時屬於群體的美感經驗。
自古以來,針線活與女性的勞動密不可分,無論是作為經濟生產的依據,或是為家人、為自己縫製日常所需的衣物、用品,一針一線來回密密縫的過程中,創作已然出現。為富裕階級縫製的,是瑰麗華美的繡花,一般人家裡,很可能就是舊衣物的碎片接湊起來成為另一件新衣。
「拼布文化」,早在中國、埃及、波斯、印度等古老文明裡就已現身,紀錄著不同地域生活美學的歷史變遷。從基礎來說,拼布是一項易從生活中取材、進入障礙低、和女性經驗連結較緊密的創作形式。拼布創作以針、線、布訴說的故事主題與關懷,透過作者一針一線的細心縫製、縫製過程中與同伴的交換、分享、相互支持,讓作者想要透過拼布訴說的情感更深刻,層次也更豐富。
近幾十年來,註冊基本幾何圖形的風潮已逐漸從拼布創作的領域退出,藝術家以生活為原點的新思考模式將深厚且細膩的文化內涵深植入作品中,並開始掀起熱潮。
此外,大批異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不約而同找到「拼布」這個兼具包容與解放兩種強大能量的藝術形式,並灌注作者自身關注的藝術/環境/族群/性別/政治/社會議題等深度內涵,使得「藝術拼布」(Art Quilt)這個具革命性格的新藝術媒介,獲得全球各界的注目。
「文化傳統與在地生活完美的疊合」,是透過本次大展所欲呈現出來的一個全球拼布視野,也是一個當代公民透過美學藝術、透過創作歷程、透過與作品互動、透過與他人分享,可以達到的美感經驗。期望透過「台灣拼布節-2009臺灣國際拼布大展」活動,讓更多人體會到生活處處是美學!
【記者黃緒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