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綜合談告別慢性鼻塞 ---
鼻塞的手術治療
【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李健源醫師談告別慢性鼻塞 ---鼻塞的手術治療。衛教內容如下 :
王小姐是一個長期鼻塞的病患,雖然被鼻塞困擾著,礙於工作與家庭,她不定時地前往附近診所看診以鼻塞的藥物治療。
曾有醫師建議,因為鼻塞而長期服藥的病患可以手術改善,但是王小姐多方打聽之後,發現手術後需要將鼻子填塞住數天,害怕手術後鼻填塞所帶來的不適,所以一直不敢手術。經醫師介紹到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李健源醫師評估後依照她的情況,建議她選擇「鼻中膈矯正併無線電波射頻手術」,不僅不需要鼻填塞,而且手術後,長期困擾她的鼻塞症狀完全緩解,讓她十分滿意。
「鼻中膈彎曲合併肥厚性鼻炎」是造成鼻塞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彎曲的鼻中膈使得進入鼻道的氣流受干擾,再加上兩側肥厚的下鼻甲阻擋,造成呼吸時,空氣在鼻腔產生擾流而引起鼻塞的症狀。藥物治療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對於藥物治療無效或者不願意長期服藥的病友來說,手術是另一項選擇。
傳統「鼻中膈鼻道成形手術」是耳鼻喉科行之有年的常規手術,釵h藥物治療無效的鼻塞病患,都因為接受了手術而獲得緩解。手術一般採局部麻醉進行,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鼻中膈矯正,先建立一道鼻內黏膜傷口,然後將彎曲且阻礙鼻道暢通的鼻中膈軟骨與硬骨做部分移除,再將黏膜覆誚^原位並以可吸收線縫合傷口,因此不影響外觀。
第二階段為下鼻甲黏膜下移除或部分下鼻甲移除,將肥厚且佔據鼻腔空間的下鼻甲體積減少,以獲得鼻道的空間。手術後為了防止鼻中膈血腫以及下鼻甲出血,一般會以凡士林紗布或鼻用美樂紗等進行鼻填塞兩至三天再行移除,因此手術需要住院。
手術後鼻填塞的最主要目的是將被掀開的兩側鼻中膈黏膜緊緊地貼合在一起,並且對下鼻甲傷口加壓。一方面壓迫止血,防止鼻中膈血腫或下鼻甲出血;另一方面則促進鼻中膈的黏合。然而鼻填塞也有缺點,除了造成術後疼痛、口乾、溢畦H外,還可能引起低血氧、細菌感染甚至敗血性休克等併發症,而病友往往因為恐懼手術後鼻填塞所帶來的不適而對手術怯步。
近年來已經有相當多的臨床期刊在研究鼻部手術後是否需要鼻填塞的議題。為了達成解脫鼻塞的期待與解決病友對鼻填塞的憂心,李健源醫師採取了一種術後免填塞的手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手術仍然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鼻中膈矯正,手術過程如前述,不同的地方在於取下鼻中膈彎曲的軟骨及骨頭後,利用可吸收線將雙側的鼻中膈黏膜作穿透式對縫,以減少鼻中膈血腫的情形發生。這樣不但可以達到壓迫出血點的效果,還可以幫助鼻中膈黏膜的黏合,且不需要鼻填塞物提供外來的壓迫。
第二階段的下鼻甲手術,不採過去較大範圍的破壞性手術(如黏膜下切除),而改採傷害較小且效果良好的微創手術 - 下鼻甲無線電波射頻熱凝手術,長期的鼻塞改善率達 90% 以上。
它是以射頻發生器利用電流在金屬探針發出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造成組織的離子受激發,震盪摩擦而產生熱能。用低溫、低瓦數及低能量的方式,使周邊組織緩慢的加溫破壞,組織隨後會壞死、萎縮、纖維化而被疤痕取代,達到組織體積縮減。
優點是沒有表面傷害、無出血及感染疑慮,不但不痛而且不用鼻填塞,也沒有形成萎縮性鼻炎的顧慮。進行完這兩個階段後,手術即告完成,因為沒有流血的疑慮,所以不需要進行傳統的鼻填塞,術後病友可以自然地經由鼻孔呼吸!
李健源醫師強調,「鼻中膈矯正併無線電波射頻手術」除了延續過去手術的效果外,也大幅減少傳統手術所帶來的不適。原本因為恐懼鼻填塞而遲遲不敢開刀的病友,免去了惱人的術後鼻填塞後,不但可以立即體驗到鼻部暢通的清爽,更減少鼻填塞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將來也可以減少用藥。合併兩項手術治療的優點,讓藥物治療無效的鼻塞病友,有了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