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農業部畜產試驗所 (以下簡稱畜試所) 於1月15日辦理年終記者會,展現113年研究成果及各項得獎榮譽,會中以機關重要獲獎為題,內容包含本所「『點廢成金』,讓鄰避變共融」專案團隊榮獲為民服務的最高獎章「第7屆政府服務獎」以及北區分所團隊「畜牧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榮獲「2024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獎」,展現了畜試所在社會貢獻與永續上的深耕成果,此外畜試所113年度於農業部所屬試驗機構績效評核獲得第二名及研發成果優良管理單位獎,山羊主題館獲得年度推薦主題館網站。畜試所黃振芳所長表示,本所研究人員在各領域的優秀表現,受各界肯定,於團體及研究人員獲獎總共達12個獎項之多,並有2項實驗動物場域通過國際認證續評,技術移轉授權41件,授權金為625萬元。新品種方面,與民間業者攜手參與式育種,通過源興牛及平埔黑豬新品種命名。畜牧青農輔導部分,113年度計有3位畜牧農友榮獲十大神農、2位榮獲全國模範農民。
記者會由林正斌組長分享本所「『點廢成金』,讓鄰避變共融」專案團隊榮獲「第7屆政府服務獎」,本獎項包含了『數位創新加值』及『社會創新共融』二類組。本所一路由農業部初審評比,以「特優」之姿代表農業部參加國家發展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性評比,再從全國100餘組報名,只有28組入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社會創新共融組」17個獲獎團隊中的一員,也是全國唯一研究單位及農業部所屬唯一的獲獎單位。畜試所獲獎成果包含多年的推廣、示範及觀摩等創新服務,106~112年底共計有3,522畜牧場通過資源化利用審查,佔全臺畜牧廢水總量七分之一,讓黃金變綠金;將雞糞造粒加值利用,以臺灣每年生產100萬噸生雞糞估算,造粒加值後可增加3億餘元產值,並能減輕雞糞臭味逸散,化腐朽為神奇;致力農副產物芻料化之示範及推廣,112年國外乾草外匯支出較111年減少約新臺幣2.3億元,提升國產芻料自給率達4 %,剩餘變豐腴。此次榮獲政府服務的「奧斯卡獎」,代表的是本所研究成果推廣深受政府及社會的肯定,畜牧業不再是個「鄰避」設施,而是能與社會創新共融的優質產業。
凃柏安主任介紹北區分所團隊以「畜牧氣候變遷調適行動」,在300多家參賽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2024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獎」。北區分所研究團隊針對氣候變遷影響,運用天氣預測模型與大數據分析,評估乳牛在未來氣候情境下的泌乳量損失,並結合GIS技術視覺化呈現,全方位提升畜牧調適能力。透過技術移轉與產業輔導,顯著提高畜牧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與損失,成果深獲肯定,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合作,為永續發展與產業競爭力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