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南臺科技大學日前於國際會議廳,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蒞校擔任通識教育中心舉辦之「通識教育大師講座」的講者,以「太空科技大進展」為講題,分享深邃奧妙的宇宙知識,點燃想要認識更多太空科技的熱情。
孫維新館長目前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並擔任美國航空及太空總署博士後研究員。他主持的公共電視節目《航向宇宙深處》系列獲得1994年金帶獎和1995年李國鼎科技節目獎,他本人以該節目獲得2000年金鐘獎教科文節目主持人獎,所著《孫維新談天》一書於2003年金鼎獎優良圖書、2004年獲得吳大猷科普著作金籤獎,孫館長對天文教育推廣有很大的貢獻。
在此次的通識大師講座中,孫維新館長表示,現場年輕學生的下一代將會進入太空時代,特別把視野拉到無限星空當中,提醒學生發現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又是銀河2000億顆恆星中偏小的一顆。而在可觀測宇宙裡,太陽爆發的能量隨時都在變化,以時速100萬公里的速度爆發不同的磁場物質流,而任一點小爆發,便是地球的好幾倍大的物質。在空間或時間上,人類的形體與存在都無法跟宇宙比擬,但人類雖然軀體渺小,思想卻能無遠弗屆,直指宇宙的起源,孫維新館長一面肯定人類對於求知的旺盛好奇心,一面提醒同學看到居住的地球每天都在演化著,不要斤斤計較小事,將好奇心與思考力,放在為下個世代的進步鋪路。科博館不只有展覽、科學教育和裡面的學術收藏和研究,科博館從館內的設施、場地和特展到館外的綠地、植物園,都是個適合輕鬆旅遊和終身學習的地方。
最後,幽默詼諧的孫維新館長善用南臺科大國際會議廳的絕佳的音響效果,為大家選播一段火箭升空發射和火箭回收過程的影片,並在火箭在地面點火、發射升空進入軌道的八分鐘影片中,穿插太空笑話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科學知識。在一連串的聲效展示之後,孫維新館長表達了對學生的期望:「我希望學生學天文不要只侷限在天文,而是以天文為主軸關注整個自然,這將會發現更多美好的事物。」孫維新館長更在現場示範的有趣科學小遊戲,強調培養「論證」能力;所謂論證,就是在科學主張的形成過程,藉由各種數據、理由、事實、證據,經過推理表達出自己的主張或觀點的能力。天文一直不是個熱門領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喜歡上物理、天文,才能吸納更多好人才。
南臺科技大學代理校長盧燈茂表示,通識教育的變革是為了讓同學在本科專業外,學習到其他領域多元化的專業知識,南臺科大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及教育部補助款的教育資源,將積極培養同學主動開放的學習態度,呼應這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的學識熱情,現場的兩百位同學有福氣可以聆聽孫館長豐富的學識分享,今天孫館長給大家的演講,會解開很多古代想像不到的事物。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談天說地,追求溫飽之餘,對於身邊周遭的事務都會感興趣,因依現代的觀測高科技儀器的方便性,將給大家解開很多古代想像不到的事物,並希望學生了解:講科學,不要用科學教科學,可看可學的互動展示和動手做內容,才是精彩重現自然人文的好方法。
此次「通識教育大師講座」的內容相當精彩,代理校長盧燈茂對孫維新館長的到來,表示榮幸與感佩,藉由此次難得機會,豐實通識全方位議題教育而提供更多元的認知與學習機會,相信與會的師生一定可以從講座中獲得許多經驗與理想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