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台南大學與大眾教育基金會在南大,合作舉辦「簡吉與日據台灣農民運動特展」,就日據時期這段可歌可泣的農民運動,以及當時主要的領導菁英,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與分析,讓台灣的學子對日據時代這段先民的奮鬥史有更深的認識。11月2日上午9時南大特別舉辦一場「簡吉回南師」的開幕典禮,簡吉的兒子簡明仁,即大眾電腦、大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以及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現代文學史料研究者秦賢次等貴賓,專程與會並專題演講。
本活動除有24尺長、18尺寬,簡吉於1922年10月在南大紅樓演奏小提琴的帆布輸出圖像展示外,更安排《三字集》(陳德興撰稿)教唱,敘事詩〈偉人長影〉朗誦及郭子究作曲的〈回憶〉演唱,讓開幕典禮更顯隆重而溫馨。
簡吉是高雄鳳山人,1903年誕生於鳳山新甲,1921年畢業於「臺南師範」(臺南大學前身)。跟簡吉前後期的同學中,計有陳德興、侯朝宗(後改名高啟光)、葉陶(楊逵妻)、蘇新、高一生等人,皆是臺灣農民組合核心幹部,也都是臺南師範肄業或畢業的高材生,他/她們都為爭取臺灣工農同胞的權益流血流汗。回憶前塵往事,令人不勝欷歔,如今目睹諸人生前影像文字,也就更加彌足珍貴。
1920年代,國際左翼聯盟成立,處在風起雲湧的農民運動高峰浪頭,臺灣的菁英分子與世界接軌,有一群「進步青年」,為爭取臺灣農民權益,赴湯蹈火,肝腦塗地,譜就風雲聚會的樂章,形塑無私無我的革命英雄形象。
在臺灣的年輕學生可能知道遙遠的中美洲古巴,有一位騎著摩托車,倡議並實際推動農民革命運動的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卻不知道日據時代的臺灣也有一位騎著腳踏車,串連受壓榨的工農同胞,向日本總督府、製糖會社爭取權益的革命儒將──簡吉。他以無產階級理論為後盾,以組織反抗日本總督的「臺灣農民組合」為手段,以實際行動在臺灣掀起「無產階級革命」的滔天巨浪,因而兩次被捕入獄,分別坐牢一年及十年,在一九四二年被釋放。一九四五年,臺灣重回中華民國懷抱,由於期望和現況有太大的落差,臺灣同胞的生活更加困窘,致使簡吉投入批評和反制政府的運動,並且籌組武裝勢力,和國民黨政府軍隊對抗。一九五O年四月廿五日,臺灣警備總部以簡吉參與策動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加以逮捕,於一九五一年三月七日予以槍決。簡吉雖然殉難,劃下「農民運動」句點,卻塑造簡吉壯烈的偉人長影,影響世世代代的「黨外異議分子」,此為臺灣在每個世代裡,都可發現簡吉身影的原因。
若不以成敗論英雄,成者不一定是王;敗者不一定是寇,簡吉殉難事蹟可以列入臺灣青史中,與總統級的人物相互比較,可說毫不遜色。臺灣的政治氛圍、社會成熟度,已可以公開討論「臺灣共產黨」,為臺灣的左翼運動補白,為臺灣的「二二八事件」追溯源頭。簡吉壯烈事蹟曾被國民黨刻意隱瞞;被民進黨視為「紅色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員)而有意忽略;被中國共產黨存心鄙夷,因而含冤莫白六十年。幸而有其么兒簡明仁先生,用稚子孺慕親情之心,為父親拼湊「農民組合」的圖像;追溯農民運動的足跡,臺灣農民運動的史詩,才得以在臺灣被傳誦開來。
國立臺南大學將此展覽設為常設展,展出圖像共分五個單元,分別為〈總言──每一個時代裡的簡吉身影〉、〈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大勢〉、〈日本占領下的臺灣〉、〈簡吉與全球工農運動〉、〈國共內戰與民族和解〉等四十五幀珍貴圖像。展出地點在臺南大學文薈樓一樓及地下一樓櫥窗,歡迎關心臺灣歷史發展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