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彩雲/台南報導】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為推動臺南研究「在地化」,昨日在該校文薈樓主辦「臺南人文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與會人員多達百餘人。研討會特別邀請該校人文與社會學院長張清榮、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擔任開幕貴賓。同時邀請各方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討論,以大臺南地區為據點,從地理、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等跨領域面向進行研究,建構台南獨特且多元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
此次研討會分四個場次進行,論述主題為「人群生活」、「宗教發展」、「民間信仰」、「族群經濟」,計十篇論文發表。發表論文的學者包括林明璋、王志明、張伯宇、林美容、楊宗祐、楊書濠、邱麗娟、梅慧玉、陳緯華、戴瑋志、許世融、張靜宜等人。論文題目包括南化水庫集水區的調查,大學生的休閒與人格、鄭成功廟的聚落、保生大帝信仰、僧侶活動、府城齋堂演變、安平地區儀式操演、農民曆內容、族群分佈、臺南州棉花業等。由於這些論文多元有趣,能與周遭環境、庶民生活相結合,因此吸引與會人士熱烈討論、相互交換意見,會場相當活絡,高潮時起。
主辦單位表示,臺南市享有「臺灣第一古都」美譽,去年正式升格為直轄市,此地區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蹟、歷史建築、傳統工藝,境內七股潟湖、四草溼地,為國際級的重要溼地,具吸引國際觀光旅遊的充分條件;在經濟發展上,轄內有臺南科學園區等,為南部地區的產學科技重鎮,未來其發展性與重要性將與日俱增,因此如何了解與發揮此區的特色,誠為值得長期關注課題。
圖說:南大昨天舉辦「臺南人文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記者施嘉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