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彩雲/台南報導】 「成大八十諾貝爾大師高峰論壇」第一場,1986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演講,在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3樓崇華廳吸引全校300多名師生擠爆會場,接著13日下午2時20分,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IBM蘇黎士研究室教授比得諾茲將蒞臨成大演講《高溫超導體─發現及其影響,精彩可期。
諾貝爾大師高峰論壇第二場也在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3樓崇華廳舉行,由成大校長黃校長煌煇主持、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擔任引言,中央研究院吳茂昆院士先發表《從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最後再由198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瑞士IBM蘇黎士研究室教授比得諾茲演講《高Tc超導體─發現及其影響》。 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IBM蘇黎世實驗室教授比得諾茲,1950年5月出生在德國北威州的Neuenkirche市,1968年,比得諾茲進入明斯特大學學習化學,發現在物理和化學之間有一個很好的結合點,這就是材料科學。很快比得諾茲轉換專業到礦物學中的晶體學專業就讀,1982年獲得博士學位後,正式加入IBM蘇黎世研究實驗室。
比得諾茲因發現陶瓷材料中的超導電性所作的重大突破,和瑞士物理學家卡爾‧亞歷山大‧繆勒共同獲得了198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取得的這一重大突破,曾引起了以美國、日本和中國為中心的全球性的“超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