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以「Amazing 10」為主題的2014台灣國際蘭展已於昨熱鬧登場,在邁入驚豔十年的這一年,台南市政府農業局精心規劃設置台南農業館─台南尚青,完整呈現台南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政策成果,展現優質、豐富的台南農業;來這個展館參觀的各地民眾,對台南市精彩多元的農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南農業館分為7區,分別是「台南好米」、「旗艦水果」、「科技畜牧」、「優質水產」、「農村社區」、「森愛保育」、「百萬年薪新農人」。到台南農業館一遊,就能得知台南市農業發展方向與成果。台南農業館各區內容如下:
一、台南好米
台南是稻米的故鄉,耕地面積達9萬3千多公頃,有2萬4千多公頃良田種稻,年產近14萬噸好米,雜糧年產量5萬多公噸,還有蔬菜、花卉、果品,102年農業產值達520億元,是五都第一、全國第二。
為提升農業產值,農業局積極輔導農業生產專區,包括良質米、雜糧、蔬菜、水果和有機等五項,其中良質米專區設置上千公頃,以後壁、柳營和下營為主要產區;雜糧生產專區則於各區契作硬質玉米、芝麻、黑豆、甘藷等,並活化休耕地推廣種植具有外銷潛力的毛豆、胡蘿蔔和牛蒡等作物。
二、旗艦水果
台南水果遠近馳名,在山區有水果走廊之名,四季氣候溫和適合果樹生長,水果香甜無比,種植面積達2萬4千多公頃,年產量近42萬3千多公噸,年產值達110億元,主要果品有芒果、木瓜、鳳梨、文旦、龍眼、楊桃、蜜棗、椪柑、柳橙和芭樂,其中以芒果、文旦、鳳梨為旗艦外銷水果,外銷至中國大陸、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及加拿大等國家,外銷量和外銷金額履創佳績。
三、科技畜牧
配合低碳城市,台南畜牧業正推動綠能低碳,即推廣畜牧場廢水回收再利用,推廣水簾式畜禽舍替代傳統畜禽舍,同時搭配自動化飼養系統,降低成本。畜禽場廢棄物處理再利用部分,以三段式廢水處理,配合堆肥化處理,讓廢棄物變身為可利用資源。
台南市不論豬、乳牛、肉雞、肉牛和肉鴨等年產值均高,其中以豬近達72億元最高,次為肉雞近達60億元、蛋雞和乳牛也各近達20億元,畜牧業年產值高達178億元,台南市可說是畜牧大市,未來科技畜牧將可望再提升年產值。
四、優質水產
台南市是全國重要的養殖漁業生產地區,養殖漁塭面積達1萬5千公頃,占全國近三成四,主要養殖魚種包括虱目魚、台灣鯛、石斑魚、白蝦、文蛤及牡蠣等,產量超過9萬噸,創造超過70億元產值,全國第一。
為發展養殖漁業,已設置北門區保安、海埔、南興及雙春,七股區國安,六甲區及官田區六官等六處養殖生產區。同時也持續推動水產品驗證標章,去年就輔導台灣鯛養殖業者驗證通過高門檻且最新的負責任鯛魚養殖國際標準(ASC)驗證,成為全國通過該驗證的首例,全世界僅25家養殖場取得,南市就占了12家。
五、農村社區
市府積極輔導農村再生,迄今已有39個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是五都中通過最多,爭取到的執行經費逾三億元,農村再生強調由下而上推動,讓社區居民當家作主,依各自需求發展社區特色,未來將結合在地大專院校創新創意,讓更多的農漁村社區風貌更新,產業再發展。
六、森愛保育
台南市孕育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如水雉、諸羅樹蛙和數百棵珍貴老樹,還擁有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四草濕地)、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曾文溪口濕地)等兩座國際級濕地,吸引許多候鳥前來度冬,最受矚目就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展現台南擁有的文化、歷史特色,更兼具關注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指標。台南市還成立珍貴樹木保護委員會,每年也為老樹做健檢,維護自然景觀和綠色資源。
七、百萬年薪新農人
目前台南市新農人有268名,大專以上占五成六,40歲以下占七成二,而專職者占七成二,其中六成務農年資在5年以下,至於耕作面積超過1公頃以上占六成,一半以上土地都是自有的,且有四成的專職新農人年收入超過50萬元,另有超過30名新農人收入在百萬元以上,因此各區都有新農人,也都看到農業新活力。只要新農人找對了作物方式,又肯用心投入,農業將是年輕人新興的行業。
台南農業館的內容非常豐富,且極具教育性,歡迎全家大小一起來參觀。 更多台灣國際蘭展消息請至官網www.tios.com.tw/2014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