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林孟德醫師談悠遊透析人生---全自動腹膜透析。
林孟德表示,一位 47 歲女性,平時無高血壓及腎臟病史,入院前因虛弱、食慾不振、頭暈及下肢水腫至診所接受健康檢查;發現腎弁鄎虷棑™酸為 14.8mg/dL﹔血色素 6.3g/dL,故轉診至本院腎臟科就診。入院後尿毒症狀相當明顯,且超音波檢查顯示出雙側腎臟萎縮,因此建議開始接受腎臟替代療法。
患者從事美髮工作,平日極為忙碌且為家中經濟支柱,擔心開始接受腎臟替代療法會影響工作。患者平時工作時間不定,需要因顧客調整時段,擔心無法定時到醫院接受治療。而不同透析模式有其優缺點,對患者生活與工作更有不同影響,如何「顧健康又顧生活」是選擇透析模式前需深入思考。
腎臟主要的弁鄏b於排除體內代謝廢物,為人體內重要解毒器官。當腎臟弁鄏]疾病損害而極度惡化時,體內代謝廢物(亦稱尿毒素)匯聚體內,而引起諸多症狀(如噁心、食慾不振、貧血、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等,便稱為〝尿毒症〞。一旦產生尿毒症,就必須借助腎臟替代療法才能延續生命。
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俗稱的「洗血」;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俗稱的「洗肚」;血液透析是將血液導出至洗腎機器,經由一層半透膜和乾淨透析液(dialysate)接觸,血中尿毒素便擴散至透析液中,藉著透析液流動達到排除尿毒素的目的。
血液透析須由醫護人員負責執行全程的透析治療;每週需前往洗腎中心三次且固定的透析時段,對於上班或需上課的青壯年極為不便;每次治療都需要扎針透析,水分及尿毒素移除較快,因此治療後可能會覺得疲倦無力且兩次透析之間,體內會累積大量廢物故飲食及水分攝取限制較為嚴格。
腹膜透析藉由人體的腹膜當作半透膜,來移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先將乾淨透析液由透析管灌注入腹膜腔,血中尿毒素便由腹膜擴散至透析液中,經過一段時間將含尿毒素透析液導出以移除尿毒素。
人體體內的新陳代謝及尿毒素的產生是一直在進行,腹膜透析相較於兩天一次的血液透析,是較符合正常生理模式。由於是一種持續性的進行血液淨化的工作,所以患者血液生化值一般較穩定,飲食限制也較少;而水份調節較平穩,對心血管影響也較小。因為血壓一般較穩定,變化不會太劇烈。其次,因為治療過程不必像血液透析一樣需要扎針,患者可免除扎針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