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台南水道」興建於1912年(大正11年)歷時10年之久,於1922年(大正21年)完工,其水源取自曾文溪的地表水,經唧筒揚水至沈澱池沈澱再送至濾過器室,經濾材或加藥(加入明礬、曹達藥劑…)過濾等過程,達到淨水標準,再利用送出唧筒室將水送至南側的山上淨水池內貯水,最後以重力給水方式,將水送至市街內,供應整個當時台南市居民的民生用水。現今,水道所有器械雖不再使用,但目前由自來水公司第六管理處管理維護暫不對外開放。
「台南水道」,之設計,雖十分強調建築和構造物的機能性,卻也兼具了令人驚豔的藝術工藝成就,舉凡「入口門柱」和「濱野彌四郎碑座」的石工;「濾過器室」與「送出唧筒室」的屋架構成、磚工及室內特殊的空間氛圍;「第二唧筒井」和「量水器室」的古典外觀比例;「煙囪基座」的造型與磚工;「淨水池大階梯」的重複階梯元素與巨大特徵;「淨水井」的泥作、「淨水池」建築的古典造型、石工、室內特殊的空間氛圍以及通氣管造型和重複排列的韻律性…等皆具備相當的美學價值。
「台南水道」相關設施,見證了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史,對大台南地區之經濟發展亦有相當的貢獻,其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經台南縣政府於2002年的古蹟審查會議中,將其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年復經內政部審查為國定古蹟;其實質價值逐漸獲得珍視,不但成為縣內鄉土教學參觀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產。
因此,獲日本土木學會認證為世界重要土木遺產,為表揚此項殊榮,本府文化處訂於99年12月12日上午10點,假台南水道水源地舉辦『原台南水道土木遺產授證典禮』,除由日本土木學會阪田會長憲次親自來台頒授證書,縣長蘇煥智也將以顏振發畫師的原台南水道油畫贈給日本土木學會,作為海外文化交流的紀念。
此外,授證典禮當天,本府文化處還特別邀請台南給水廠資深員工林信忠先生及水道修復建築師陳柏年老師為貴賓及民眾作水道的導覽,介紹其歷史和保存完善的設備功能,也請山上鄉社區發展協會李理事長海石協助,帶領社區志工們精心籌備這次的餐會,供貴賓及民眾品嚐山上鄉在地的特產佳餚。歡迎民眾和蘇煥智縣長一起見證這項國際性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