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台南市新化區於昨日上午舉行2015新化五寶節產業文化活動暨模範農民表揚大會,台南市長賴清德特前往參加「有新化五寶 健康活到老」文化活動並表揚模範農民,活動包括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王仕賢、新化區長鄭道立、新化農會理事長孫佳逸、新化分局長邱念興及多位里長等人。新化區農會推廣及行銷上開5項農作物,其五寶商品創意發想等具公益、特色及趣味的產業文化活動,來參加新化社區的民眾體驗「有新化五寶 健康活到老」文化活動與生活。
新化舊稱「大目降」或「大穆降」,是西拉雅族大目降社聚居生息之地,而大目降在該族語言中意思為山林之地,因環境適宜,盛產麻竹筍、鳳梨、地瓜、胡麻及橄欖等5項代表性農作物。
賴清德表示,新化區因環境適宜,盛產麻竹筍、鳳梨等農作物。麻竹筍種植面積約400公頃,年產量約580萬公斤,鳳梨種植面積140公頃,年產量約570萬公斤。同時在80年代在中央及地方等農政單位輔導下,成立「新化鎮農會食用甘藷產銷班」及「產銷班加工站」,歷經數十年的推廣,將地瓜推動成為新化最具代表性的農作物之一。地瓜種植面積約100公頃,年產量約320萬公斤。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新化的橄欖是日據時期由日本人引進廣植於當地礁坑一帶專供軍隊使用,以改善消化系統水土不服的症狀。戰後日本人離台,當地居民因遇雨汛缺乏材火,而砍筏富含油質的橄欖樹當材火,導致當地一度僅存67顆百年橄欖樹。當地礁坑社區自97年起積極復育橄欖樹,歷經數年的努力,橄欖種植面積已達2.8公頃,年產量約2.5萬公斤。同時新化區農會為輔導當地農業轉型及增加農民收益,自103年起致力推廣及輔導當地農民種植胡麻,並成立「台南市新化區特用作物產銷班第1班」,班員已有37人,胡麻種植面積已達10公頃,年產量約9,000公斤。
賴清德並感謝當地農民的辛苦付出及經營,才能有這樣豐碩的成果,尤其獲選模範農民都有傑出的表現,包括年資深、種植面積大、技術好、產量多等等,值得大家敬佩。由於地緣關係,地瓜、麻竹筍、鳳梨、胡麻及橄欖已為新化5項代表性農作物。新化區農會為推廣及行銷上開5項農作物,103年開始辦理五寶節產業文化活動,反應熱烈。今年再延續去年熱潮,自7月1日至11月10日期間舉辦新化五寶節產業文化活動並規劃「正新鴨米Yummy Yummy」聯名米義賣、農夫市集、五寶闖關遊戲、五寶商品創意發想等具公益、特色及趣味的活動,並以「有新化五寶 健康活到老」(台語發音)作為今年活動標題。
因正值暑假及假日,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趟新化文化之旅,除了認識及品嚐當地農產品外,也可以到當地新化老街、街役場、楊逵文學館、虎頭埤、新化林場、大坑休閒農場等特色景點遊玩,品嚐羊肉、肉粿等在地特色小吃,選購新化農會所推出胡麻油、鳳梨乾、鳳梨酥、纖纖棒,及瓜瓜園相關地瓜產品當伴手禮,絕對讓您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