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光宏/臺南報導】光華高中多媒體設計科與國際動漫班一年級學生,結合國文與設計推行新文藝運動,從文學作品歸類為幼年、青年、中年到老年,挑選各年齡階段的書籍,進行人、事、時、地、物的分幕整理,把文字轉化成一幅幅圖像,再利用不同厚度的紙雕的透光性,使用背光LED燈映照,結合光影紙雕表現形式,激盪出「光陰‧光影」的紙雕燈。
光華設計群繼「畫書魂」推動五年之後再精益求精,今年再度與國文科合作推出「雕書魂」的新文藝運動。學生分組先閱讀代表幼年的「小王子」、「奇蹟男孩」、「少年噶瑪蘭」,青年的「出走是為了回家」、「哪呀哪呀神去村」,中年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我輩中人」、「82年生的金智英」,以及老年的「活著」、「去看小洋蔥媽媽」、「放生」等經典文學,體會作者運用不同的筆法刻劃出生命各階段的感觸與經歷,引導學生運用「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解釋」、「省思文本內容與文本形式」等不同層次,重新展現閱讀理解能力。
再將所理解的場景進行圖案設計,一層層雕刻後的紙片架構所要表達的意境,輔之以裝飾外框和LED燈效果,共有17組夢幻般的生命故事紙箱,就在17歲的青少年口中一箱一箱的述說。閱讀黃春明的《放生》的小組以「銀鬚上的春天」做設計,文章中像土地公的老人無子無孫,在某次大雨過後靠在榕樹下休息,孩子們因為老人長相像土地公而接近老人,老人因為小孩環繞身邊嬉鬧,而不自覺的流下喜悅的眼淚。學生曹翁若嘉用「歲月在老人身上覆蓋了銀白,而孩子們的笑語是老人的春天」來詮釋紙雕燈作品。
光華設計群用紙雕燈的「光影」來學習從小到老都學不到的「光陰」故事,各人生階段的燈光色,也從綠(幼年)、藍(青年)、橘紅(中年)到紫(老年),讓不同年代所發生的文學故事,藉由這一代的青少年來詮釋經典文學,引導生命看見生命,使每一句的詮釋都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國文老師黃淑貞表示:「透過文本閱讀後的內化與理解,學生以作品呈現心中的觸動,而有了獨一無二的作品解讀與詮釋。」這也是「光陰‧光影」課程學習成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