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很多女性病患有腳部及臉部水腫的症狀,據統計約有三成民眾為了水腫而苦,況且國人對下肢水腫的第一印象是腎臟有問題,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馮漢賢指出,水腫並非一定是腎病變引起,甲狀腺機能低下症也會造成。
一名55歲的黃小姐,六年前因甲狀腺機能亢進接受碘131治療後未追蹤治療。最近三個月全身倦怠、皮膚粗糙、體重自56公斤上升至62公斤、下肢脛前水腫,且有失眠、情緒不穩及輕微憂鬱傾向。診斷為自體免疫性甲狀腺機能亢進,接受碘131後引發甲狀腺低下症。以甲狀腺素補充治療三個月後甲狀腺功能回復正常,在甲狀腺功能正常後皮膚變好、水腫改善,比以前更有活力,情緒也較穩定。
馮漢賢表示,「水腫」易發生在身體組織較疏鬆的部位(如眼部周圍)及雙下肢,呈現腫脹但彈性下降,用手指按有凹陷後又能平復,稱為凹陷性水腫。甲狀腺荷爾蒙的生理作用有:全身新陳代謝的速率產生熱能、組織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青少年期骨骼之發育及生殖構造之成熟。在幼兒期分泌不足影響身高亦會影響腦細胞發育造成呆小症。而甲狀腺機能低下之盛行率約0.3至2%,65歲以上盛行率約1至2%。女性約為男性的2至8倍。中老年人及女性是好發的危險群,好發於冬天。
馮漢賢說,甲狀腺荷爾蒙不足會有皮膚乾燥粗燥,黏液性水腫、頭髮稀疏脫落;聲音沙啞、嗜睡,智力及記憶力減退、反應緩慢、表情呆板、臉部浮腫、呆小症、肥胖,心跳變慢,腹脹便秘、生理期混亂、流產、不孕、男性性慾減退、陽萎、高膽固醇,動脈粥狀硬化等等。
他說,早期發現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可定期檢測TSH、FT4、T3。治療方法主要是補充甲狀腺荷爾蒙,劑量按照病情及年紀而調整,以一天一次起始服用,老人及心臟病病人需降低劑量,須一生持續服用,並使用降血脂藥物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