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彩雲/台南報導】雞糞內富含氮、磷、鉀、鈣及鎂等元素,經過發酵處理後的雞糞是良好的植物肥料來源,但在尚未完成發酵處理前的生雞糞很便宜卻是帶有惡臭,直接使用生雞糞為蔬菜、茶樹或果樹的生產業者,會產生空氣、土壤及水源等的污染外,亦對周邊環境造成莫大的影響。因此宜蘭縣政府在2011年9月明令禁止農民採購中南部生雞糞所製成的堆肥,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以罰款,以確保宜蘭的土壤與水源不被所污染。
生雞糞之產生絕大部分在籠飼的蛋雞場,根據統計指出,每隻蛋雞每天排出70-100 g之濕生雞糞,其意指每萬隻雞每天可產出700-1,000 kg的生雞糞,且均需使用大量勞力清除雞籠下方的雞糞,因此生雞糞的清除與後續的處理變成令飼養蛋雞業者頭痛的問題。
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繁殖場(以下略稱花蓮場)舊蛋雞舍雞籠底下的雞糞清除而言,需要兩個人力通力合作,且約需耗費3小時以上,才能將100 m2面積的籠底雞糞清除完畢,此舉所耗費人力與時間成本均很高。此外,因此生雞糞無墊料添加或稀釋,而造成此生雞糞於後續進行堆肥處理時的困難度。
有鑑於此,花蓮場於今年3月份新修繕完成的種雞舍內,在雞籠下方增建一套電動刮糞系統。電動刮糞系統是以電力驅動馬達帶動左右兩側不對稱的不鏽鋼刮糞鏟斗,將雞籠底刮糞走道內的雞糞與事先散灑的稻殼墊料一併刮除。此外,由於新修建的種雞舍雞籠底面離外面路地約130公分高,農用搬運車可以直接停在刮糞走道盡頭,刮糞鏟斗便直接將混有墊料的生雞糞推落至車斗內,立刻可迅速將雞糞運離雞舍進行下一步驟的處理。如此一來,同樣是清除100 m2的雞籠底盤雞糞,清潔時間立刻減少至30分鐘左右,節省下來的勞力支出,就可以用來精進種雞的飼養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