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成大醫院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博文談大腸直腸腫瘤局部切除術
大腸直腸癌目前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好發於年紀大的患者,但是年紀輕的病患也愈來愈多。目前科學上的了解是大腸直腸癌是正常大腸黏膜細胞經由一連串的基因突變,形成大腸息肉再變成癌症。因此早期切除瘜肉也達成預防大腸癌發生的目的。
最常切除大腸瘜肉的方法就是經由大腸鏡來執行。一般夾鉗及金屬套環可處理大部分的瘜肉切除,但是少數隆起狀的瘜肉就需EMR( Endoscopic Mucosa Resection )。某些更困難、平坦、不規則形狀的瘜肉就需ESD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此種手術是在日本發展,大約7-8年前傳入台灣。但是在台灣主要是用在胃腫瘤切除,因為胃壁較厚,切除過程較容易及安全,不易穿孔,相對而言,大腸壁較薄,因此進行此手術較易造成腸穿孔而有嚴重的併發症。所以目前在台灣的醫療體系中還不是很盛行。
成大胃腸內科已在執行ESD,去年成大大腸直腸外科引進水刀(艾柏刀)來進行ESD,以較簡單方便的方法來進行。
案例一、
62歲女性因為肛門出血在嘉義的醫院進行了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在升結腸有一個平坦的瘜肉,大約3公分大小。因為無法切除,所以建議開刀切除。但是轉診至本院後,順利以水刀進行ESD。病理報告是良性的增生性瘜肉。
案例二、
45歲女性在平常健檢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在橫結腸有一平坦且形狀不規則的瘜肉,大約3-4公分大小。因為無法順利切除,因此轉診至大腸外科,順利以水刀進行ESD切除。病理報告是管狀良性瘜肉。
案例三、
64歲男性,先前因為低位直腸癌進行術前合併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然後進行低位直腸切除術。病人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在手術中心跳停止,經由心肺復甦術救回性命。此次在追蹤大腸鏡中發現橫結腸有一平坦腫瘤併中央凹陷潰瘍,雖然切片報告是良性的,但評估仍有惡性的可能。理論上應該開刀切除大腸,但考量到先前手術有心跳停止的病史,因此進行水刀ESD切除。最後病理報告是惡性瘜肉,目前大腸鏡追蹤並無復發。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在民國91年引進MITAS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Anal surgery)手術進行直腸腫瘤切除。順利解決病人的病情,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如今加上ESD手術,成大醫院更能成為雲嘉南的病患對於大腸及直腸癌腫瘤提供完善及適當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