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46歲洪女士為某公司負責人,去年因腹部疼痛至南部某醫學中心急診就醫,診斷為膽結石急性膽囊炎並建議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但因洪女士公司業務繁忙及擔心手術後影響工作,多次到其他醫院就醫以藥物來緩解腹部疼痛。直到後來疼痛症狀頻率增加及影響工作品質,決定到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外科主治醫師陳進旺手術評估意見,建議洪女士為避免膽囊結石疾病反覆發作疼痛,導致生活品質降低,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來治療膽囊結石疾病。後續安排洪女士住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且手術後身體恢復狀況良好,手術後第2天後順利出院。經三個月後門診追蹤,洪女士腹部疼痛解除,日常生活恢復正常及進食無礙。
醫師陳進旺表示,現代人飲食常見攝取高油脂和高熱量的食物,加上忙碌緊張的生活導致飲食習慣不正常,容易促進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化,進而形成膽囊結石。根據文獻統計,家族中有膽囊結石病史、膽固醇過高、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大於30)、多次懷孕的婦女、常吃高油脂食物及甜食者,都是比較容易罹患膽囊結石的族群。
膽囊結石會引起腹部疼痛及腹部不舒服的症狀,主要原因是膽囊結石堵住了膽囊管的出口,使得膽囊內的膽汁無法流進膽管進而使膽囊內壓力升高,導致腹部疼痛和不適感。右上腹部疼痛是膽囊結石疾病最常見到的症狀,腹部疼痛的強度可由輕微悶痛發展到嚴重的腹部絞痛,甚至有時候腹部疼痛會轉移到後背部及右側肩膀。另外,部分膽囊結石疾病會有吃飯後上腹部有飽脹感症狀,偶爾會有打嗝現象、有身體發燒或是發寒情形發生、甚至身體皮膚及眼球鞏膜呈現黃疸等,以上的症狀會與胃部疾病(例如急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產生混淆,因此民眾有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儘速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