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一名46歲婦女,6年前因子宮肌瘤在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切除子宮,過程順利,但3年前,該婦女在大陰唇附近長出一小腫瘤,沒有疼痛或痒癢的症狀,然該小腫瘤漸漸長大,如今右側外陰唇已長出一葫蘆瓜狀大腫瘤,於是到院向婦產部主任李耀泰醫師求診。
經李主任檢查時,右側外陰唇發現一如葫蘆瓜般大腫瘤,約15×10×8公分,下端較肥大,皮膚外觀正常觸摸如肉狀,腫瘤與皮膚接觸部位很?,有10×8公分。
但患者向李主任表示,她沒感覺會有壓痛,只訴說穿著肉褲稍有不適外,沒有任何異狀,內診也未發現異常,包括血球、肝、腎功能檢查後,卵巢腫瘤指數(CA125)、 大腸癌指數(CEA)、肝癌指數(胎兒蛋白)等皆正常。
李主任再透過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該婦外陰唇有大腫瘤,但沒有犯到皮下結締組織,腫瘤內中央有一很大橢圓形均勻性低密度影像,未發現其他淋巴節或骨盆腔病灶。
經過慎密的各式檢查後,李主任為患者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過程順利,傷口雖大,但事前設計良好得以順利縫合。李主任將取出的葫蘆瓜大腫瘤切開後,內有約含100西西紅色體存在中間囊狀空洞中,邊緣為實心白色柔軟結締組織;當初病理切片懷疑為惡性脂肪肉瘤,後來送台灣病理學會諮詢後,診斷為良性紡錘細胞脂肪瘤;而紅色液狀物可能因腫瘤內壞死的液化物所產生。
李耀泰主任從該婦症狀,發現國人的耐力奇強,外陰長出巨大腫瘤,只要不痛不出血可忍受,夫妻關係不受影響,實屬罕見。不過李主任仍是建議外陰有腫瘤,患者宜儘早就醫,否則惡化的話,後果不堪收拾。他並籲請為夫者,亦應從旁勸導,早發現早治療,可避免後遺症、甚至需皮膚移植或更大手術發生。